池州七星墩发现“抗敌大军士”之墓
新安晚报池州时讯 池州七星墩,坐落在贵池区马衙街道白沙村,紧靠平天湖畔,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,为湖畔台地,有孙家墩、叶家墩、月形墩、潘家墩、虎形墩、王家墩和汪家墩七个墩子组成。1988年列为贵池县文物保护单位,今年6月又晋级为“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”。近期,在七星墩的叶家墩与潘家墩之间,发现一块抗敌大军士墓碑,墓碑规格不大,立在土墩的斜坡上。
墓碑上清楚的记载着:“陆军23军147师步兵439旅877团炮兵连, 抗敌死难大军士;‘王永成 ’之墓,四川南溪季庄垻人 ,死于民国27年(1938年)七月二十六日戊时馒头山战役。”据“七星墩”周围居住的老者听父辈曾经讲述:在埋葬的当天,其他外人一律不给靠近,近百名官兵哭丧着脸,喊着“王连长,王连长”的名字,没有燃放鞭炮,葬礼简单,只听到朝天开了几声枪响,好像为战友送别的情景。由于1938年日军侵略中国,对贵池乡村狂轰滥炸,村民流离失所,后来,无人谈及此事,渐渐的被人遗忘。
池州“七星墩”遗址文化底蕴深厚,具有“天上北斗星,地下七星墩”之美誉,在当地有“七井相连”,“七墩上,七墩下,金牛拖金耙”等美丽的传说,具体位置在金星组和东星组之间,七个墩子分布像七星伴月形状,是目前遗址保护最完好的,从1985年文物普查时,先后从地表采集到磨制石器,陶器,如斧、铲、凿、镞、锛、鼎、鬲、罐等各种纹饰陶片,印章等文物,此台地遗址,在国内十分罕见,引起不少学者,考古和文化爱好者前来研究,探讨和观光, 2009年度池州市文物局又对“七星墩”遗址从新进行了全面普查,对“七星墩”的面积进行了核实,孙家墩(占地3600平方米)、叶家墩(3400平方米)、潘家墩(2800平方米)、汪家墩(2200平方米)、王家墩(7200平方米)、虎形墩(2500平方米)和月形墩(700平方米)组成,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。
七星墩发现抗敌大军士墓碑,增添了“七星墩”独特的文化内涵。关于抗敌大军士王永成,在1938年参加江口馒头山战役等历史相关资料,望各位读者或有识之士提供线索。